全国又掀起了建港热潮 |
2012-7-10 中国冷链物流网www.cclcn.com |
尽管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港口的实际吞吐能力平均过剩三四成,但各地政府却对港口建设仍充满了热情。在他们眼中,当前出现的产能过剩是地区性的和临时性的,他们看好的不单单是港口本身的单一收益,而是能带动地方经济的整体发展。
据了解,香港对于是否要新建一个码头,要经过严格预测,它会有两套预测班子,一套班子预测5年以后集装箱需求量,一套班子预测来年集装箱需求量,如果两套班子预测的结果都是需要的,那就说明可以建设新码头。徐剑华认为,内地也应该有这种机制,不能盲目建设码头,要有预测,要了解货源生成量,这样才能使码头不再“晒太阳”。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于胜英联系“十二五”规划内容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国目前的港口基本适应需求,但是存在结构性问题。“十二五”规划中对于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也做出了“适度超前”的指示,因此,港口发展应该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郭小碚对“十二五”规划中关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适度超前”原则进行了解读。他认为,“适度超前”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表明目前我国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进步,二是我国的港口仍然需要保持科学的发展。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港口大国,但却不是港口强国,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主要是码头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大连海事大学港口与航运研究所所长孙光圻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董学博更是从港口建设差异方面进行了把脉。董学博指出,“十二五”期间,粗钢产品的国际需求量将会达到峰值,因此从长远角度看,铁矿石类港口不能盲目建设。集装箱方面,董学博认为比较难解释清楚到底是否产能过剩,因为现如今计算和评价集装箱码头能力的标准与港口实际运营情况有着较明显的差异。比如,如今的规则是,对于集装箱码头的货运能力按每年运行300天、每天运行8小时的标准进行计算;而实际上存在很多每年运行365天、每天运行20小时以上的码头。同时,对于集装箱码头,我们必须留有适当的富余空间,以防经济热起来以后,港口的运营能力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政府应尽量减少对港口及相关企业的干预,让港口根据市场需求,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建设和发展。从国际角度来看,应该把握新兴国家港航市场发展的机遇,沿海港口应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与新兴国家进行港口建设与发展方面的合作,抢占国际港航市场。”董学博建议说。 |
[发表/查看评论] |
①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冷链物流 网(www.cclcn.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冷链物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冷链物流网(www.cclc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②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cclcn.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文章的版权归其版权所有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