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位工厂的老板,当你打算将某些业务流程外包时,UPS(UnitedParcelServiceofAmerica,联合包裹服务公司)的名字是否会跃入脑海?
产生这样的联想,目前看来还有些难度。事实上,这家以快递起家的百年公司,正试图在中国大力推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供应链解决方案。
一家位于苏州的电脑工厂就已尝到了这种服务的甜头。
原先,这家工厂的零配件供应商与下游渠道商皆来自亚太各地,资源相当分散且难管理。UPS的做法是,帮助工厂在其附近的UPS物流中心设立管理仓库,并定时地帮其补货。
具体说来,UPS将在仓库中运行一套信息系统,实时监控零配件的库存动态,并与工厂约定补货周期。如此一来避免了因缺少某种零件而耽搁生产的状况。
这仅仅是第一步。当工厂将电脑生产包装完后,UPS则让其在物流中心另设一个仓库。在这儿,UPS按客户要求将不同的产品分类存放,一旦国内外渠道商下单,UPS便用各种运输模式将货物直接从仓库送至渠道手中。这样一来,工厂的运作效率便大大提高。
对UPS而言,它向客户收取的是涵盖仓库租金、信息系统维护及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供应链管理费用。
在过去几年中,UPS正竭力使有形的物流、无形的资讯及复杂的资金流同步协调,环环相扣地共同运作,从而打造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UPS眼下要做的,就是将这项业务迅速在近乎空白的国内市场铺开。
在UPS中国供应链业务运营副总裁黄毅民看来,眼下的国内企业更注重简单的仓储管理和运输,换言之,企业更关心短期的成本下降,“这是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从战略角度看,企业应考虑整条供应链的优化,包括发货商、物料管理、生产、仓库管理、物流乃至售后服务,从供应链角度提升效率,进而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技术型的幕后管家
UPS曾帮助一家无锡的硬盘制造商打点每天存货达5亿人民币的VMI仓库。具体说来,UPS的看板系统与客户的ERP对接,以此来管理160家供应商,每一小时就产生一个订单。在这个基础上,客户的物料采购、与供应商的结算、人事安排统一由UPS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一直以来,UPS努力塑造着“准点到达”的公众形象。通常情况下,快件在前一天傍晚寄出,后半夜在“世界港”处理,第二天凌晨便被送至目的地城市。拂晓前,快递员就能将快件送至收件人。这在过去常常需要几天,甚至十几天的时间。
这只是UPS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业务的一个细节。事实上,UPS每年在技术上的投入高达10亿美元,UPS认为,技术上的变革,能够使其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生成了核心竞争力,也为其全球供应链的开展提供了最基础的支撑。
譬如,UPS开发出一款名为WorldShip(r)的软件,通过这一工具,UPS每天处理的包裹中95%以上的信息都由客户通过电子手段传回UPS,使其能快速地处理1500多万件包裹。如今,UPS已拥有近10万个用于收集包裹数据的资料收集器,8700台服务器将位于全球的近15万个工作站有效地连接起来。
此外,UPS还研制出手持式扫描打印设备,它除了本身的扫描功能外,还能同时印刷包裹上的分类标签。当一个包裹经过扫描打印设备的操作后,下一位操作手可以在读到标签的第一秒就知晓该包裹下一步的准确流向,从而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降低了经营成本。今年,UPS希望每天能使用这一设备处理150万个包裹,并在明年将这一数字提高到310万。
“就目前阶段看,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对物流企业至关重要。”北大纵横高级合伙人闵昱表示,“不难理解,物流公司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三流的统一,靠的就是信息系统。”
供应商库存管理(VMI)业务由此直接拓展而来。据了解,UPS曾帮助一家无锡的硬盘制造商打点每天存货达5亿人民币的VMI仓库。具体说来,UPS的看板系统与客户的ERP对接,以此来管理160家供应商,每一小时就产生一个订单。在这个基础上,客户的物料采购、与供应商的结算、人事安排统一由UPS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如果说VMI业务相对直观,那么UPS的物流金融业务则将信息技术运用得更加巧妙。
2007年底,UPS将海外流行的“全球供应链金融方案”引入中国。公司的初衷是,为规模较小的企业提供融资及风险管理等一系列供应链金融服务。
具体说来,UPS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及招商银行[16.651.15%]合作,为银行提供企业的库存及物流信息,银行则根据UPS提供的信息对企业进行评估,评估合格后便放款给企业。换言之,负责执行的UPS融资公司(下文简称:UPSC)将利用其技术和信用度,为企业与合作银行提供双保理服务。
“企业在仓库中的每一笔物料进出,我们都会将信息提供给银行。银行也可以登陆UPS的系统查询。系统在入库出库等风险点上都有实时监控,银行几乎可以高枕无忧。”黄毅民认为。“对UPS而言,在利用信息系统帮助企业融资的同时,我们也为企业做了仓库管理。同时,任何进出仓库的运输也都由我们完成。”
另一方面,在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的同步协调过程中,客户只需与UPS一家服务商联络,“这也大幅降低了客户的沟通成本”。
对资金链相当脆弱的中小企业来说,使用这项服务后,平均3个工作日便能拿到货款的80%,而此类业务的账期通常在两个月。
UPS曾为国内的一家电子企业提供“采购融资”服务。当企业购进原料时,UPS频频向银行递送报表,告知货物的流转情况。根据报表,银行拆借出款项让企业用作采购。待企业生产出成品发往美国后,UPS凭借对美国市场的熟悉,再次向银行担保了海外买家的信用。于是,货一发出,银行便开始实施保理业务,国内企业得以迅速进入下一订单的生产,现金流转速度大大提高。
事实上,UPS在美国有自己的银行,融资的操作方式十分灵活。但在金融管制较多的国内,公司只能与银行合作开展融资业务。
在物流金融尚不普及的国内,UPS时常充当着协调者的角色。譬如,公司需要帮助客户设计出符合财务审核要求的构架,在此基础上嵌入物流服务,并在每个节点作出量化评估。之后,UPS方面指导银行审批整个流程,再告诉客户需要补充改进哪些材料。
随着供应链金融在国内的逐步推进,UPS基本确定了潜在的客户类别——大陆地区以电子与纺织企业为主。然而,外贸型的纺织类中小企业往往利润较低,对成本的增长比较敏感,要他们放弃原有物流商,将供应链转向收费昂贵的UPS,实在有些强人所难。
页次:1/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