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设备的价值在于使用而非拥有
现代租赁在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美国,它作为一种获取设备的方式,重点强调设备使用权,淡化设备所有权,充分体现设备的价值在于使用而非拥有。租赁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欧洲、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成为最为普及、最为活跃并且也是发展得较为成熟的业态之一。在美国,租赁市场渗透率超过30%以上,欧洲国家也在15%以上。
现代租赁随着其操作模式的不断创新,其带给承租人的好处不仅仅是“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带给出租人的不仅仅是扩大销售,企业对租赁有了更深更为广泛的理解和运用。租赁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一种融资手段,而越来越多地被企业用做理财和营销的高级手段,成为了具有强大的综合特殊功能的新型行业。
中国租赁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因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被世界租赁组织评价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据悉,2010年融资租赁合同金额约为700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9%,全国注册营运的融资租赁公司近200家。同时,外资金融机构在国内金融业务逐步开放,国内金融租赁和内资租赁公司的业务模式进一步拓展,租赁这一新模式越来越被中国企业所关注和认同。
目前在中国,融资租赁的业务覆盖交通、能源、IT、设备制造(飞机、船舶、工程机械、其他设备)等各个行业,近几年发展迅猛,在有些行业,租赁的业绩占到销售业绩的60%以上,甚至达到80%以上。
叉车租赁:一举多得
叉车作为物料搬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在当今物流快速发展阶段,其运营成本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而这类设备的取得、使用和管理是物流环节中的重点环节。传统的购买模式下,用于设备的资金投入、在设备维护和管理上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物流成本的不确定性等,也成为物流管理中不好解决的疑难问题。
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采用租赁模式是更好的选择。叉车本身具有使用范围广、通用性强和可流动的特点,这些特性奠定了期具有更好的可租性。同时采用租赁模式可以为企业带来财务上的益处、使用上的灵活性以及管理上的便利性,实现分期小额偿付替代一次性大笔现金投入,节约了企业的现金流,降低固定资产在财务报表上的比例,优化了财务报表,改善财务结构;减少了企业在叉车的保管、维修、保养等方面所需的人员和费用,让承租人省心、安心、放心,有助于其专注自己的核心产业;还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生产的需要,灵活配备叉车,保持租用最新技术的叉车,规避设备技术过时和设备残值风险,可谓一举多得。
那么,具备什么条件的出租人能够提供这些便利呢?
首先,产品性能和品质要有保障是前提,租设备当然希望设备具有使用效率高、驾驶操作方便、安全环保、节约能源的特点。
其次,服务提供是保障设备使用的基础,服务提供是多方面的,快速的服务反应、便捷的配件供应、密集的服务网络、高素质的服务人员、强大的技术支持均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企业的经济实力、良好信誉和长远的合作潜力是双方合作的基石。
最后,没有租赁专业的保障,包括先进的理念、专业的知识、丰富的运作经验、灵活的业务模式、完善的资产管理模式,是不可能提供适应企业实际需求的租赁产品的。
纵观租赁在西方发展成熟的历程和中国潜力无限的发展前景,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远的未来,租赁将成为设备流通的主要途径,叉车租赁也将成为中国叉车市场发展的必然方向。
来源:现代物流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