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和温度过高,从而使压缩机的制冷量减少,耗电量增加。冷凝温度的重点,
一是在夏犬, 尤其是环境温度超过设计温度时,冷凝温度和压力超过安全规定时,如何使冷凝压力和温度降 到安全运行的范围内(即1.5MPa以下):
二是如何使冷凝温度降低以提高压缩机的制冷量和 节电的效果。根据安全和节能的要求最好采用井水或者低温水。但是我国水资源缺乏,因此循 环用水是节水的措施,普遍使用。在运转过程中,冷凝水的进出水温差一般在21C-4℃为宜。 冷却水出水温度比氨的冷凝温度高31C-50C。冷凝温度在250C ^-40'C,每上升1度,多耗电 3.2%。可从这些具体数字中查安全,找节能。
3.制冷压缩机吸气温度 液体制冷剂蒸发后被压缩机吸入气缸之前的气体温度称为吸气温度.为了制冷压缩机安 全正常运转,应使蒸发温度与压缩机吸气温度之间有适当的过热度.如氨一般在5℃~10℃。 过热度过大和过小都是运转不正常的标志。影响压缩机吸入温度和蒸发温度之间温差大小的因 素有两个:一是供液的多少,供液过多,温差△t过小,容易引起压缩机湿行程,若供液过少, 蒸发后的气体在排管内过热:温差△t过大.使蒸气比容增大,机器吸气量减少,制冷量降低, 只有表5-1中指示的温差才是正常的:二是回气管的长短和隔热层好坏的因素,回气管的管道 长,向管内传多一些:隔热层不是绝对的隔热,隔热层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传热多一些,致 使传热温差△t大一些.这种变化是慢慢地变化,因而影响较小。 从以上的运算工况看:TOO压缩比越大,排气温度越高:At过热度越大.排气温度越高。若 计算的数值低,实际排气高10℃以上.一般应该是机器内部窜气所致。机器排气温度过高的危害, 一是排温过高,使润滑油的粘度降低,机件磨损加快:
二是排温过高.油碳化,加速机件磨损:
三是排温过高,可能使活塞环与环槽涨死,失去活塞环的泵油作用,使机件严重损坏:
四是排温 过高.增加冷凝器热负荷和冷却水的消耗量。机器排气温度过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若tp.kt0压缩 比过大,应按工况开车,若△t过热度过大,适当增加供液量:若机器的进出水温差过大.应适当 增加冷却水量:若发现机器内部窜气,应及时进行修理:若气缸余隙过大,应适当调小。
5.中间温度 在双级压缩机中,低压机排出过热气体.在中间冷却器内冷却为干饱和气体,此时的压 力称中间压力,相应的温度称中NJ温度。双级压缩的中间压力和温度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 着高低压压缩机的容积比、冷凝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个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操作者 只有控制好中冷器的液面。如其中一个参数变化,中间压力和温度随之变化。若容积比不变, 蒸发压力和温度升高,必然引起中间压力和温度的升高.中间温度还与制冷系统的节流形式有关.一次节流中间温度取决于高、低压机的容积比。二次节流的中间温度根据连接中间冷却器 上的蒸发温度而定。中间压力过高或过低造成的后果.一般来说使双级机运行不正常,与冷凝 压力过高或者蒸发压力过低的情况相同. 在不同的高低压机(缸)容积比和蒸发温度与冷凝温度的工况卜相应的中间温度如表5-2 和表5-3所示。
6.过冷温度 液体制冷剂在冷凝压力卜再冷却后的温度称过冷温度。单级制冷循环采用套管式再冷却 器冷却氨液。应尽量采用深井水,进出水温差为21C-3'C。由于水资源问题.制冷系统的设 计和安装上很少采用这种形式.对于双级制冷压缩机,从设计到安装普遍采用高压液体制冷剂 经过中冷器的冷却盘管再冷却.一般过冷温度比中冷器内的饱和温度高3'C -50C。过冷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