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毒性的量度
一般以mg/kg来作为毒性的计量单位。《危规》中常用的毒性指标有7种:
(1)致死中量。“半数致死量”用LD50表示。含义:使一群实验小动物的死亡率达到50%的每千克体重的毒物用量。
(2)半数致死浓度。用LC50表示对气体毒物一般用ppm表示,1ppm表示一百万分之一;对于粉尘毒物用每立方米空间含有毒物的毫克数表示(mg/m3)
(3)最高容许浓度。称极限國值。用符号TLV表示。指在该浓度下健康成人长期经受也不至于引起急性或慢性危害。
(4)绝对致死量。用LD100表示,即使实验小动物全部致死的最小用量。
(5)LDL0最小致死量。在已发表的中毒死亡病例报告中的最小摄入量。
(6)最小中毒量。TDL0
(7)最小中毒浓度。TCL0
国内外都将毒害品定为6.1类危险品《危规》
我国铁道部、交通部的《危规》,把上表对应的I,II级别的包装的毒害品定级为一级毒害品又称剧毒品;Ⅲ包装的毒害品定级为二级毒害品又称有毒品。
2、感染性物品的定义
感染性物品系指含有致病微生物,能引起病态,甚至死亡的物质。包括基因突变的微生物和生物,生物制品,诊断标本和临床以及医疗废物。
(1)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2)包装和标志:文字“医疗废物”标志图形和文字颜色为黑色,底色为醒目的橘红色。
(3)运输医疗废物单位的资格和运输规定:医疗废物运输车应当做到,防漏、防遗留以及其他。车辆注意消毒和清洁,禁止在水源保护区的水体上运输,禁止运输车搭载乘客。
《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GB19217——2003
3、毒害品的分类以及其他化学性质
(1)有机毒品具有可燃性。二氯甲醚闪点42℃,3—丁烯腈闪点35 ℃,正辛硫醇闪点46 ℃,戊腈闪点40 ℃,异戊腈25 ℃,N—甲基苯胺闪点29.4 ℃,邻硝基苯甲醚闪点9.6-39 ℃,氯甲苯闪点52 ℃,氯甲酸丁酯闪点36-38 ℃,溴丙酮闪点45 ℃,邻溴酚42 ℃,糖硫醇闪点45 ℃
(2)部分毒品。KCN+HCl=KCl+HCN↑;KCN+2H2O=HCOOK+NH3 ↑;AsF3+H2O=As2O3+6HF ↑
(3)腐蚀品。
三、几种常见的毒害品
1、四乙基铅、氢氰酸以及其盐、苯胺、硫酸二甲脂、砷及其化合物、生漆。
第七章 放射性物品
一、有关放射性物品的基础知识
1、放射性物品的定义和物理形态
原子结构、原子核结构、放射性物品的定义和物理形态
2、射线的种类及其性质和相对危害性
(1)a射线,又称甲种射线。是带正电的粒子流,由于该粒子的电离作用,一旦进入人体内,因电离作用强大而大量耗损能量,穿不透人体就会积蓄在体内。射线深受细胞包围,使人的细胞和组织在电离作用下受到严重损伤,且致伤集中,不易恢复。要特别注意防止含此射线的物质进入人体内。
(2)B射线。又称乙种射线。B粒子即是电子。B射线是电子流。带负电,能穿透人体皮肤角质层使组织受到伤害。但他容易被有机玻璃、塑料、薄铝片屏蔽掉。对皮肤照射比a射线小。
(3)r射线。丙种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即光子流。不带电,其射线的外部辐射会破坏人的细胞,对人机体造成伤害。不存在体内照射危害,主要防止外照射。
(4)中子流。在核裂变时,才能从原子核里释放中子。运输过程中常见的中子源放出的a粒子轰击非放射性物质而放出中子。中子按能量可以分为:快中子、慢中子以及热中子。由于不带电,不能直接由电离作用而消耗能量,因而穿透力强。中子流在人体长距离穿透时,撞击碳氢的原子核而发生核反应。这些反应都有r射线放出,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所以,中子流对人体的伤害,不论是外照射还是内照射都是严重的。而且重质物挡不住中子流。中子弹比原子弹更有杀伤力而且不毁坏建筑物,原因就在此。
3、放射性衰变和放射性活度
(1)放射性衰变和半衰期。所谓半衰期就是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数目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2)放射性活度,过去称为放射性强度。放射性活度单位用贝可或居里表示。1贝可=1次衰变/秒。
(3)放射性比活度。单位质量的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活度。又称比放射性或放射性比度。放射性比活度(Am)=放射性活度(A)/放射性物质的质量(或体积)(M)。
对于放射性物质的运输和包装有很专业的组织来做,一般的运输公司不会遇到这些货物,因此我不做总结。
第八章 腐蚀品
一、腐蚀现象
(1)金属与酸或碱发生置换反应。
(2)金属被酸氧化而腐蚀。
(3)某些浓强酸使有机物脱水而焦化。
(4)某些碱或浓酸使使含水物质水分吸收。
(5)某些酸性物质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机物氧化而被腐蚀。
(6)强碱能与油脂、氨基酸反应破坏人体组织。
(7)硫酸的硫化作用,硝酸的硝化作用。
1、浓度对腐蚀率的影响
2、温度对腐蚀率的影响
3、其他物质对腐蚀率的影响(催化剂或阻化剂)
二、腐蚀品的定义
1、定义:危险货物中腐蚀品定义为:凡从包装泄露出来后,接触人体或其他物品,在短时间内即会在接触的表面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造成明显破坏现象的物品。
2、分级
(1)I级包装(危险性大的腐蚀品)。与皮肤接触不超过3min在1h观察期内出现坏死。
(2)II级包装(危险性中的腐蚀品)。与皮肤接触3min以上但不过1h,14天观察出现坏死。
(3)III级包装(危险性小的腐蚀品)。
常见腐蚀品
1、硫酸,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硫酸与水混容,98%的硫酸密度1.84,沸点338 ℃,凝固点10 ℃,因为有三氧化二硫溶于其中,又叫发烟硫酸。硫酸铝、盐酸、氢氟酸、磷酸钠和硫酸钙等,在制造时都要用硫酸。
2、硝酸,工业上硝酸是仅次于硫酸的工业酸。无色液体,通常容有二氧化氮呈红棕色。68%-70%的溶于水的密度为1.5沸点86 ℃,凝固点-42 ℃。硝酸作为氧化剂,几乎和一切金属反应。硫酸和硝酸盐反应生成硝酸。
3、盐酸和氯化氢,仅次于硫酸和硝酸的,工业上的三酸二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4、氯磺酸,甚至比浓硫酸的危险性更大。180℃以上高温氯磺酸分解为硫酰氯和硫酸。
5、冰醋酸,乙酸是一种最普通的有机酸,有强烈的醋味,故叫醋酸。醋酸16 ℃冰洁,对金属和有机物都腐蚀。冰醋酸易燃,遇明火立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冰醋酸的某些盐类:醋酸钡、醋酸汞、醋酸铍、醋酸铊等均有毒。醋酸和醇反应生成各种酯
6、氢氧化钠,一般运输含量是30%和45%的溶液在市场上运输。运输时必须防止与空气接触,防止与玻璃接触。
7、肼和水合肼,一般不做商业运输。是高能的火箭助燃剂,水合肼呈强碱性,是强还原剂。
8、甲醛,运输中主要是37%-55%的水溶液。并含有0.05%-15%的甲醇做稳定剂。
第九章 其他危险品
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当某种物品对某种运输方式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又不具备前列的8大类危险货物的任何一种特性而可以归入其中某一类时,有的危规如国际海协和IATA的《危规》都为此设立了第九大类:其他危险品。
其他危险品定义:前八类没有包括进去,但经验已经证明或可以证明危规应对其适用的任何其他物质。具有磁性的物质运输中一般归为9类杂项。
页次:5/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