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物流管理知识问答 |
2011-5-1 中国冷链物流网(www.cclcn.com) |
1.简述现代生产物流系统的构成。
答:现代生产物流系统是由管理层、执行层、控制层三大部分组成。
(1)管理层。管理层是一个计算机物流管理软件系统,是物流系统的中枢。它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接收上级系统的指令;调度运输作业;管理立体仓库库存;统计分析系统运行情况;物流系统信息处理。
(2)控制层。控制层是物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它接受来自管理层的指令,控制物流机械完成指令所规定的任务。
(3)执行层。执行层由自动化的物流机械组成。执行层一般包括:自动存储/提取系统、输送车辆、各种缓冲站。
2.生产物流系统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1)最小移动距离;(2)综合性;(3)集装单元化;(4)适应性;(5)经济性。
3.简述物流系统设计步骤。
答:物流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是物料(Materials),移动(Move)和方法(Method)。其步骤有:
(1)要研究系统中所涉及的所有物料,包括产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外购零部件等,重点分析它们的形状、大小、重量、数量、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是单独(散)件还是包装件,包装形式以及特殊要求,包括物料必须按批次存放,不允许混放、不许堆垛、不许磕碰等。在研究和分析物料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标准将数千种甚至更多的物料归纳成几十种或更少的种类目的是要找出不同物料搬运的方法。
(2)要全面了解物料的移动情况,包括距离、路线状况。目的是便于选择路线系统和设备,提高效率。
(3)在上述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出优化合理的运作方案。目的是全面指导和协调物流系统的运作。
4.生产物流装备包括哪几个部分?
答:生产物流装备包括:
(1)物流容器——生产物流的基本单元; (2)集成仓库技术——生产环节间的调节阀;
(3)叉车和拖车——生产环节间运输的机械化; (4)无人小车技术——生产环节间的运输自动化;
(5)垂直运输机——连接跨越楼层的生产环节; (6)吊车——三维物流作业;
(7)连续运输设备——生产线JIT的关键; (8)包装线——生产物流与配送物流的核心。
5.生产车间连续输送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生产车间连续输送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有:
(1)立体库系统;(2)自动输送机系统;(3)自动导引车系统;(4)计算机管理系统。
6.简述生产企业物流系统化改造概念及其目标。
答:生产企业物流系统化改造是指对生产企业现有的原材料及设备采购供应阶段(即采购物流)、生产阶段、销售配送阶段(即销售物流)和废物回收物流阶段中的购料、配料、投料、送料、存放、搬运以及数量、时间、地点、方法、工具等按照科学的生产工艺,重新进行时间、空间和物流人员、物流设施和物流信息方式的规划、布局,并且根据鸽是的生产节拍、量化(标准化)各项指标,达到准时化的模式(即构筑JIT方式的生产配送系统)。
生产企业的物流系统化改造有如下主要目标:
(1) 规范供应商管理,使物流情报一致化,物料包装搬运单元化、标准化、物料入厂作业效率化,减少生产的前置期,缩短出货前置时间,缩短交货日期,使企业在日常操作中对空间和时间的把握有了主动性。
(2) 切实提升生产效率。
(3) 准时化的配送,标准化的包装、门对门的运输,可以大大减少搬运和运输过程中对产品的损坏与报废,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品质和精度。
(4) 提升生产量控制的精确度,减少生产的在制品,减少材料的库存和空间的浪费,实现JIT的供给,节省空间和库存、停滞成本。
(5) 降低材料成本的同时提升了效率,提高了企业物流服务水准。
7.企业内部生产物料流转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答:生产物料流转分析的内容有:
(1)在前期操作中,进行现场调查报告;(2)从典型入手,以点带面;(3)掌握方向;(4)用订单拉动生产;(5)合理进行平面规划和布置;(6)合理配置各项设备;(7)物流管理和操作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8)物料搬运路线简捷化、直线化;(9)采取有效的物料管理手段。
8.简述生产物流搬运装卸分析的目标。
答:生产物流装卸搬运分析的目标有:
(1)降低单位物料的装卸搬运成本;(2)缩短生产时间;(3)提高仓库设施的可用能力;(4)为工厂保留空间,创造高效的工作条件;(5)改善物流服务。
9.生产现场一般包括哪五项活动?精益物流系统布置包括哪些内容?
答:生产现场的五项活动,就是对现场进行不断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以及提高人员的素养。它是现场一切管理工作的开始,是提高现场管理水平的最基础的条件。
精益物流系统布置的主要内容:
(1) 工厂的总体布置
精益物流系统采用联合大厂房,厂房之间平行布置、紧密排列且距离很近,门与门相对,节省生产占地,缩短物流且使物流顺畅。一般精益物流系统企业的工厂布置不设在制品中间库,因而无法存放超量生产的在制品,有效地控制了库存。
(2) 车间设备布置
①“河流水系”状的总装配线布置;②单条生产线,实施“混流”生产。
(3) U形布置的加工生产线
精益物流系统改变了传统的设备布置方式,采用了U形布置方式。
10.简述看板的使用规则。
答:看板的使用规则有:
①后工序向前工序取货。为确保这条规则的实行,后工序还必须遵守下面三条具体规定:禁止不带看板领取零部件;禁止领取超过看板规定数量的零部件;实物必须附有看板。
②不良品不交给下道工序。③前工序只生产后工序所领取数量的产品。
④进行均衡化生产。 ⑤必须使生产工序合理化和设备稳定化。 ⑥必须根据看板进行微调。
11.何谓约束理论(TOC)和最优生产技术(OPT)?什么是OPT的物流原则?简述约束理论的五大核心步骤。
答:“约束理论”(TOC)是关于进行改进和如何最好地实施这些改进的一套管理理念和管理原则,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制约因素,并进一步指出如何实施必要的改进来一一消除这些约束,从而理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实质上TOC是一套解决企业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约束的流程。
最优生产技术(OPT)是通过识别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真正约束,在此基础上基于约束建立产品出产计划一项组织生产方式。
其物流原则是:
(1) 追求物流的平衡,而不是生产能力的平衡;
(2) 非瓶颈资源的利用程度不由其本身决定而是由系统的约束决定的;
(3) 资源的“利用”和“活力”不是同义词;“利用”注重的是有效性,而“活力”注重的则是可行性,从平衡物流的角度出发,应允许在非关键资源上安排适当的闲置时间。
(4) 瓶颈控制了库存和产销率
(5) 运输批量可以不等于(在许多时候应该不等于)加工批量;
(6) 批量大小应是可变的,而不是固定的;原则(6)是原则(5)的直接应用。
约束理论的五大核心步骤:(1)分析系统,寻找约束;(2)理清约束,寻找突破;(3)立足突破,提出措施;(4)深化动作,扩充瓶颈;(5)积极提升,团队前进。
编辑:Luke |
[发表/查看评论] |
 |
推广信息 |
|
|
|
|
|
 |
 |
官方微信:cclcn56 |
官方腾讯微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