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发动机制动是指抬起油门踏板,但不脱离开发动机,利用发动机的压缩行程产生的压缩阻力,内摩擦力和进排气阻力对驱动轮形成制动作用。
制动器是减速或停车的控制机构,正确运用制动不仅有利于保证安全行驶,而且有利于节约燃料,减少轮胎磨损和防止机件损坏。
发动机制动并不是一种特殊的装置,节气门关闭时,即松开油门,用低速驱动发动,只是当这种压缩阻力产生制动作用,就称之为发动机制动。 在汽车使用说明书中有时会写明,下坡时使用发动机制动,不要空挡下坡滑行。就是在松开油门踏板时,利用发动机的旋转阻力形成减速作用,从而达到制动效果。
什么是发动机制动
引擎刹车就是所谓的“发动机制动”,发动机制动就是指让 车轮来“倒拖”发动机,正常的运行状态下,动力的传递过程为: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转动齿轮--车轮。现在就是将这个过程倒过来,由于发动机的原理(参考“四冲程”),是需要一个“压缩”冲程,这个冲程是需要不小的外力的。这就是发动机本身的阻力,而发动机制动就是利用这个阻力的。
举个例子:
1.汽车速度80KM/H,5档运行。
人为的将档位逐步降到1档,之后不踩离合,不挂空档
结果:车速会迅速的降低
2.同样是在80KM/H,5档运行
直接挂空档,或者一直踩着离合器
结果:车速会缓慢的降低
发动机制动可以有效地降低车速(且不会抱死轮胎,效果胜似ABS),而不使用刹车,可以保护制动系统和轮胎(尤其高速状态下)。
发动机缓速器在制动工作过程中,由车辆倒拖发动机运转,利用泵气损失、摩擦损失以及通过调整发动机工作过程得到压缩功损失等实现制动效果。虽然各类型的发动机缓速器结构不同,具体的工作过程也有差异,但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发动机制动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由于差速器的作用,可将制动力矩平均地分配在左右车轮上,减少侧滑、甩尾的可能性;
二是有效地减少脚制动的使用频率,避免因长时间使用制动器,导致制动器摩擦片的温度升高,使制动力下降,甚至失去作用;
三是车速始终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及时降速或停车,确保行车安全。
如何利用发动机制动
1、 在渣油路面、泥泞冰雪路面等滑溜路面时,应尽可能地利用发动机制动,灵活地运用驻车制动,尽量减少脚制动。如果使用脚制动,最好用间歇制动,且不可一脚踩死,以防侧滑。
2、 在下长坡、崎岖山路等陡峭路面时,必须利用发动机制动,结合间歇制动来控制车速。由于长时间使用制动器会影响制动效能,甚至失去制动作用。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应适当停车休息,待制动毂和制动蹄片冷却后再继续行驶。
3、 在良好路面上的预见性减速制动可利用发动机制动。但紧急制动时不应使用发动机制动,车轮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必须有一部分用来克服发动机急剧减速时出现的惯性力矩,这样会推迟车轮抱死的时间,降低制动效能。
4、 利用发动机制动时,需根据路况和车辆负荷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挡位,并根据车速大小给以适当的车轮制动。挡位太低,车速太慢;挡位太高,车轮制动器作用太频繁。
5、 如果发动机上没有特殊装置,在利用发动机制动时,不应熄火。否则,被吸入汽缸的可燃混合气中的汽油可能凝结在汽缸壁上稀释机油,影响其润滑效能,加速发动机磨损;此外,一部分汽油还可能凝结在排气管和消声器中,在重新点火时会引起“放炮”现象。
发动机排气制动
发动机排气制动原理: 利用车辆本身的动能在进气行程压缩空气做功,在活塞上行至上止点时通过附加机构将排气门打开,把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体排除汽缸,避免在下一个做功行程中压缩空气对活塞做功。活塞每一个工作循环需要克服摩擦阻力、压缩空气阻力消耗能量,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制动。
发动机排气制动的效能比排气管排气制动的效能要高出0.5到1倍,在低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冰雪、湿滑)要避免使用,以防驱动轮打滑车辆失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