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物流园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保税区规划面积或者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内设立的、专门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近年来,我国的保税区已成为服务周边、辐射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不过随着国家赋予出口加工区更多政策优势等多方面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保税区的发展。因此,保税物流园区的建立成为功能整合,不断拓展保税区发展空间,保持保税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基于我国大多数保税区具备一定的国际物流基础,为了推动转口贸易及物流业务发展,整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位优势,国务院于2003年12月8日正式批复海关总署,同意《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港区联动试点方案》。2004年8月16日,国务院在上海试点的基础上同意进一步扩大保税区与港区联动试点范围,同意大连、青岛、宁波、张家港、厦门岛屿、深圳盐田港、天津保税区与其临近港区开展联动试点,建立保税物流园区,至此我国保税物流园区开始形成规模。可见,保税物流园区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从2004年4月15日首家保税物流园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正式封关运作,至今不过四年的时间。
截至2007年2月为止,国务院共批准八个港口建立保税物流园区。作为“区港联动”的先行先试区域,8家保税物流园区都先后封关运作,经过近3年的建设发展,保税物流园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这八家保税物流园区的基本情况是: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一、二期合计)3.76平方公里,位于保税区内,业务量和货值均高居全国首位。截至今年上半年,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共引进中外著名物流企业20家,实现土地转让10万平方米,一期仓库10万平方米出租率100% ,二期仓库26.3万平方米出租率50%以上。
青岛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位于保税区内。封关运作,进出区货物总值已超过20亿美元。
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1.53平方公里,张家港有着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建设在港区内的保税区,即园区既在保税区内也在港区内。06年1—8 月份,园区进区获取数量达到105万吨,货值达到7.3亿美元。
大连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位于大窑湾港区内。已有超过50家企业进驻,06年进出货值达6亿美元。
厦门象屿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0.7平方公里,位于象屿保税区和东渡港区之间。06年通关货物5000余票,货值超5亿美元。
天津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位于保税区内,紧邻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截至去年八月,已进驻35家物流企业。2006年受理进出区货物突破两万票,货值超过40亿美元。
深圳盐田港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0.96平方公里,与盐田港保税区一起围网运作。截至06年9月,进出口货物总值已超过10亿美元。
宁波保税物流园区,规划面积0.95平方公里,位于宁波港四期集装箱港区,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U”型保税物流园区,即真正实现了“区港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