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存货周转率、周转天数的计算公式?
请教存货周转率、周转天数的计算公式?及用途和理解
存货周转率的衡量指标基本上是以资金为单位的
存货周转率=期间内的发出总额/期间内的平均库存
周转天数则反之,=期间内的日平均库存/期间内的日发出总额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存货周转率是用来衡量一个期间内存货能周转几次,数值越大,库存的利用率越高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上市公司资产管理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这个指标中,人们能看到企业的产品从购入原材料、投入生产、销售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状况,成为企业资产运作效率的直接体现。这期,我们请证券界资深人士张红记先生来介绍一下这个指标的运用。
北京海淀区股民何先生:存货周转率如何计算?
张红记:存货周转率有两种表现形式——存货周转次数和存货周转天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平均周转天数=(存货平均余额/主营业务成本)×365=365/存货周转次数
北京丰台区股民赵女士:存货周转率是不是越高越好?
张红记: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因为存货会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如果能够将这部分资金解放出来投入到其他领域,如扩充生产线,对外投资,无疑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另外,通过对这个指标的纵向比较(上市公司历年的存货周转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上市公司主要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如果这个指标变高,则说明生产、销售形式看好,生产出的东西能够立刻卖出去。我们常常说某企业效益好不好,能从工厂门口排队拉货的车上看出来,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这个指标也并非越高越好,我们知道存货既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又包括产成品。从原材料方面来讲,如果存货过低,企业在接到大订单时会出现没米下锅的局面,而从成品的角度来讲,适当的库存可以应对市场上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需求,不会因为手中一时无货而错失商机。
北京海淀区股民刘女士:如何通过存货周转率来分析上市公司?
张红记:上面我提到了这个指标的一般运用,下面再说说它的使用技巧。有次我在分析上市公司财务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上海某国有集团公司在股市上有三四家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流动资产比例特别高,平均达到70%,而其中存货和应收账款又在流动资产中占据了绝大部分。
这是一个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典型例子。由于大股东和上市公司都是电子仪表生产企业,大股东利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来为自己的全资子公司购买生产原料,体现在报表上就是上市公司的存货增加,在主营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其存货周转率下降。所以,投资者在分析这个指标的时候,最好与同行业的其他上市公司相比较,也就是横向对比时才能发现一些端倪。
存货周转率计算的思考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其中,平均存货=(期初存货余额+期末存货余额)+2.这一计算办法存在如下问题:
l、销售成本不能正确反映一定时期存货总周转额,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存货流转时都用销售成本核算。主要表现在:企业销售原材料;用原材料投资且原材料的公允价值大于其帐面价值;债务重组过程中用原材料抵债;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时用存货换入其他资产;企业将存货用于本企业的在建工程建设;企业存货用于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将存货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将存货捐赠等。以上业务都涉及存货的流转,但不增加存货周转总额。可见以销售成本作为存货的总流转额,常常会导致流转额低估,从而低估存货的周转速度。虽然原材料的销售、用原材料投资、存货用于在建工程、非货币性交易,以及存货抵债不属于企业的主营业务,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非常灵活,此类业务在企业时有发生。存货的周转速度加快,而存货周转率指标却不能做出正确反映,会影响管理者对存货使用效率的判断,便之不能准确制定存货的储备额,严重的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2、存货平均额的计算过于粗糙,对于存货额经常波动的企业,用期初余额加上期末余额之和除以2并不一定能代表企业存货的平均额度,有时可能有很大差距,使存货周转率指标严重脱离实际。
笔者建议:
1、计算存货周转总额时正确分析存货(原材料、产成品等)的贷方发生额,把销售成本中不能包含的周转额部分加以汇总,并计算销售成本与汇总额的和,作为存货周转总额。
2、以每月月末的存货余额之和除以12作为存货的平均余额,会更具有代表性,减少偶然性对存货平均额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