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戈先带我们参观酿酒车间,整个厂房六层,完全按照重力酿造的理念建造,也就是葡萄从收获到酿造的程序是由上往下的,最下面自然是庄主的私藏酒窖,依据山体岩石结构而建。“我们是100%的生态友好酒庄,经过严格碳排放认证。”卡莎拉珀斯托酒庄中有一个巨大的日晷,其装饰作用大于实际作用,在日晷旁边,是品酒室和客房,迭戈将酒庄出产的10多种葡萄酒摆在我们面前,开始品酒。透过品酒室巨大的玻璃窗,整个葡萄园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块地方叫拉埔,三面环山,山脚下的廷格里里卡(Tinguiririca)河能对葡萄园进行温度调节,背后的山能阻挡太阳光,避免葡萄处于强烈的阳光下。“智利的气候非常适合葡萄生长,但这里的阳光太厉害,我们都在背阴的山坡上种葡萄,确保葡萄能有一个缓慢的成熟期。”
于庆泉对这家酒庄的酒已然非常了解,但还是在品酒单上详细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第一,SauvignonBlancandSemillon2009,香气纯净,新鲜诱人,入口平淡,酸度低,后味略苦,入门级。第二,CuveeAlexanderMerlot2008,典型梅洛香气,青橄榄香气,橡木单宁过重,过多集中于腮部,酒体显粗糙,后味短平。第三,LapostolleClosApalta,赤霞珠2007,香气果香浓郁,持久,入口单宁紧致,酒体尚新,酸度略高,平衡,余味中长。在他看来,卡莎拉珀斯托无疑是智利最好的酒庄之一。
在拜访蒙特斯(Montes)酒庄之前,我们已经尝过了这家著名的MontesFolly,宋传军对这款酒颇为推崇,说它的风格就像金庸笔下的“胡一刀”,刚猛坚韧。蒙特斯的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上也算常见,旗下的紫天使(PurpleAngel)是款很有特色的产品,92%卡曼纳与8%的小维多(PetitVerdot)酿造,是蒙特斯旗下最老牌的系列。等我们来到蒙特斯酒庄,市场总监丹尼斯·穆雷(DennisMurray)先生带我们开车上山,他指着山坡上的葡萄对我们说:“这片山坡很陡峭,超过45度,所有种植、收获,工人都要系着保护绳索到山坡间劳动,这就是我们种西拉葡萄的地方,也就是MontesFolly这款酒的出生地。我们最开始要种西拉葡萄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我们疯了,是傻蛋,等我们要在山坡上种西拉,他们更嘲笑我们是傻蛋,毕竟智利还没有多少人尝试种西拉。看来我们是双重的傻蛋,所以我们这款酒就叫傻蛋(Folly)。”丹尼斯·穆雷语气中颇为自豪,他说:“这块坡地的产量十分低,每公顷土地才产出4吨,果实饱含色素和单宁,酿出来的酒色泽浓郁。采摘后的葡萄需要用人工分拣,把不合格的去掉,使用法国橡木桶陈酿18个月,产量限制在9000瓶以内。我们的傻蛋是一种品质上乘的葡萄酒。”
蒙特斯酒庄的首席酿酒师奥雷里奥·蒙特斯(AurelioMontes)认为,高品质的葡萄酒是在葡萄园中“酿”出的,他确信不同的葡萄品种有自己适合的风土环境,并且坚信拉埔山谷是智利最佳的红葡萄酒产地。“好的葡萄品种、适宜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酿造过程的把握是葡萄酒诞生需要的三个重要因素。品种和气候、土壤是相辅相成的。而对于酿酒过程来说,我们要充分尊重葡萄的天然风味,但是也不能对于酿造过程循规蹈矩,配合葡萄所在的不同产区,对葡萄酒进行适当改良有利于更加优质葡萄酒的诞生。”奥雷里奥·蒙特斯出生于智利圣地亚哥,1971年智利天主教大学毕业,主修葡萄酒学,他曾经在智利Undurraga酒厂和SanPedro酒厂担任过25年首席酿酒师,是蒙特斯酒厂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智利曾多次获得“智利最佳酿酒师”奖,在80年代至90年代,他大胆地尝试坡地种植酿酒葡萄,率先开发出智利高端葡萄酒品牌。
蒙特斯酒庄的厂房内,三三两两的工人在修理地震中受损的酒罐,为即将到来的收获季节做准备,接待区非常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一眼井,与整个葡萄园的灌溉系统相连,从天窗上透下来的日光正好照射在水井上,招待区入口处则是一尊天使塑像,据说酒庄创办人之一的道格拉斯·穆雷(DouglasMurray)曾在一起重大事故中看见天使的身影,因此相信天使守护神的存在。但丹尼斯介绍说,整个酒庄主体建筑,包括酿酒车间和酒窖的设计,都来自于中国风水,参与设计的风水师是智利人,但她的理论都是来自中国,比如酒窖中的橡木桶中间都用酒涂成红色,橡木桶呈扇形排列,最重要的是,这些酒都听音乐,酒窖中回响的是格利高里圣咏,丹尼斯说:“我们的风水师告诉我,听好音乐,桶里就会酿出好酒。”
在格利高里圣咏的轻柔回响下,我们品尝了蒙特斯的多种美酒,MontesAlphaM,与MontesFolly齐名的一款酒,比例是赤霞珠(80%),梅洛(10%),品丽珠(5%)和小维多(5%);紫天使系列,MontesCherub,100%西拉酿造的一款桃红酒,非常特别。MontesAlpha空加拉谷精选系列,当然少不了MontesFolly,最后收尾的是MontesLateHarvest——晚收系列甜酒,50%琼瑶浆和50%雷司令混酿。于庆泉非常肯定地说,我们已经尝到了智利最好的葡萄酒。
在全球著名的葡萄酒杂志《WineSpectator》中,“MontesAlpha”系列是BestBuy品鉴中的常客。MontesAlphaCabernetSauvignon曾获得《Wine&Spirits》杂志评选的“全美国餐厅最受欢迎的智利红酒”称号,MontesAlphaChardonnay获得意大利餐饮协会的“WorldChampionChardonnay”首奖。最高级别的MontesAlphaM系列在1996年、1997、1998连续三年获得WineSpectator91分的评价;LateHarvest晚收甜酒也曾在波尔多获奖。
在圣克鲁兹拜会了两家酒庄之后,我们向南来到智利另一个著名产区古力高山谷(CuricoValley),探访这里的云端酒庄(VinaRequingua)。这里的掌门人年过七旬,名叫圣地亚哥(AchurraSantiago),1961年他23岁时来到这个山谷,买下一块葡萄园苦心经营,在酒庄的会客室里,老人向我们讲述了智利葡萄酒发展的历史:“智利葡萄酒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和矿业的兴起相关。在60年代到70年代,许多矿主投资葡萄园,他们买下葡萄园当做身份的象征,打马球,酿酒,按照欧洲富人的样子生活。阿连德总统上台之后,这些资本家受到打击,大面积的葡萄园被砍。到1980年,智利的葡萄种植面积仅剩10。6万公顷,相当于1938年水平,同期智利的人口却增长了一倍。皮诺切特上台后,葡萄酒园的生意逐渐恢复。20世纪90年代后,葡萄酒产业得到稳定发展,欧洲、北美投资者进入智利葡萄酒产业,智利葡萄酒产业从此进入现代化阶段。”
云端酒庄的亚洲区经理名叫“南山”,他是一名律师,在北京学习汉语时娶了北京姑娘杨扬,两人随后都投身于葡萄酒行业。南山说:“在智利,人均年葡萄酒消费量一直保持在13~18升,相当于中国的啤酒消费量,但智利人一般只消费很便宜的葡萄酒,我从未听到我身边的朋友说他们喝过拉菲,或者想买拉菲,我也从来没有听到哪个酒庄的人说,我们这里像波尔多或勃艮第,智利酒庄都强调自己的风土。”南山和杨扬陪同我们参观葡萄园,坡地种植有些地方汽车很难开到,我们要骑马上山,站到山坡上,四下里是1000多公顷的葡萄园,种植着赤霞珠、梅洛、西拉、长相思和霞多丽等多种葡萄。南山介绍说,这个地区离太平洋80公里,离安第斯山脉60公里,海上来的风,可以为此地带来适宜葡萄生长的湿润和凉爽,这是我们珍藏级葡萄酒的高品质来源。
我们品尝了云端酒庄圣地亚哥梅洛干红葡萄酒(VinaRequinguaCasaSantiagoMerlotCuricoValley)之后,告别圣地亚哥老先生,折返向北,来到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在这里,我们要参观圣卡罗(SantaCarolina)酒庄,这是智利国内深受欢迎的一个老品牌,拥有130年的酿酒历史,在国际上,也是智利葡萄酒的代表之一。据说,酒庄的创始人佩雷拉(DonaLuisPereira)是用太太的名字多娜·卡罗琳娜(DonaCarolina)来命名这家酒厂,以表明自己的爱意。酒厂出口业务代表迪亚戈说,大概是这个原因,圣地亚哥年轻人愿意在酒厂里举办婚礼,婚礼场地已经被预订到一年以后。100多年前,卡罗琳娜酒庄开始酿酒时,周围都是葡萄园,但随着圣地亚哥的城市化进程,酒厂如今已在市区内,周围的葡萄园也早就改建为住宅区了。我们在酒厂里的确遇见了一场正在筹备的婚礼,筵席设在酒窖中——地下是酒窖,地上是一个礼堂,四周的橡木桶储藏着美酒,婚礼将在天气凉爽下来的20点开始,筵席将在21点半以后,预计最高潮会是夜里两点。礼堂正被年轻人布置为餐厅和舞厅,上面是灯火绚烂,地下酒窖里则是一片宁静,迪亚戈带着我们品尝酒庄的几款好酒。
页次:2/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