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目标
根据花卉生产基础及花卉市场需求预测,分阶段确定发展目标。
1、生产发展目标
2007年观赏植物、绿化苗木面积600公顷,产量6000万株(盆)。其中:乔木类250公顷,产量500万株,地被(灌木、绿篱)类250公顷,产量5000万株,观叶类100公顷,产量500万盆。
2010年种植面积900公顷,年出圃8000万株(盆)。其中:乔木类400公顷,产量800万株,地被(灌木、绿篱)400公顷,产量6400万株,观叶类100公顷,产量800万盆。
2020年种植面积1400公顷,年出圃1.2亿株(盆)以上。其中:乔木类500公顷;产量1000万株,地被(灌木、绿篱)类800公顷,产量10000万株,观叶类100公顷,产量1000万盆。
2、效益目标
2007年观赏植物、绿化苗木销售收入2.5亿元。其中:乔木类1亿元,地被类1亿元,观叶类5000万元。税收3000万元,企业利润35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带动农户1000户,增加农民收入1000万元。
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其中乔木类2.5万元,地被类2亿元,观叶类1亿元。税收9000万元,企业利润95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6000个,带动农户3000户,增加农民收入3000万元。
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16亿元。其中:乔木类8亿元,地被类6亿元,观叶类2亿元。税收1.5亿元,企业利润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0个,带动农户5000户,增加农民收入9000万元。
3、人才培养目标
2003—2020年培养花卉专业人才和培训经纪人,技术骨干等1000人左右。其中:中专生500人,大专生200人,本科生200人,硕士生20人。
四、发展重点和区域布局
(一)发展重点
1、特色树种的选育开发
针对市场需求,选择最能发挥优势的品种,加快发展,观赏植物重点开发剑叶龙血树、竹柏、尖叶木犀榄等15个品种,绿化苗木重点开发董棕,拟单性木兰,金叶含笑等10个品种,争取用10—20年时间,以25个品种为主,50—100个品种结合,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建成省内最大的观赏植物、绿化苗木生产基地。
2、种业发展重点
——观赏植物、绿化苗木种圃(基地)建设:2007年40公顷,种子处理车间及冷库1000M3。2010年85公顷,种子处理车间及冷库3000M3。2020年230公顷,处理车间及冷库5000M3。
——特有乡土树种母本园,采种源基地建设:在个开蒙和文山、马关分别选择适宜地区建设董棕、剑叶龙血树、竹柏、红河苏铁、五色梅、尖叶木犀榄、拟单性木兰七个品种的母本园,每个品种3公顷。
——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的引进和推广
3、科技研发重点
——特色新品种引进和选育:2007年观叶植物、绿化苗木各引30~50个材料进行选育;2010年每类再引进40~50个进行选育;2020年各引进40~50个材料进行选育。争取每个时期选育出有市场前景的新品种5—10个。
——野生特色树种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前十年整合科技资源,切实组织实施已列入国家、省、州各类科技计划的在研项目和拟开展项目,后十年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和一切有利资源进行配置,提升野生花卉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及高效性。
4、重点项目
——州科技研发推广机构建设。
——花卉交易市场。
——花卉信息网络建设。
——花卉培训中心。依托红河学院、红河农校、红河州花卉技术推广站、国家重点中专蒙自职中园艺花卉专业进行理论及实践培训。
——优质特色绿化苗木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二)区域布局
以观赏植物、绿化苗木为重点,兼顾鲜切花、药用、工业用花卉的发展,择优布局,突出特色,实行专业化生产。
1、观赏植物、绿化苗木生产区域。包括蒙自、个旧、河口、开远、文山、马关、西畴等县(市)。本区重点建设观赏植物、绿化苗木生产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和示范园区。沿昆河公路建成“百里千户万亩花卉走廊”以及名、特、新、稀品种示范园、种苗繁殖中心和销售市场,集旅游、观光、购物、休闲为一体。
2、药用、工业用花卉生产区域。包括建水、泸西、弥勒、个旧等县。在发展观赏植物、绿化苗木的同时,本区域要突出特色,重点发展灯盏花、除虫菊、万寿菊等药用、工业用花卉。
3、荫生观赏常绿和彩叶树种苗木生产区域。主要在沿鸡(街)石(屏)路及异龙湖畔。
4、鲜切花生产区域。充分利用现有锡都花卉公司、红电花卉公司、红河州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等生产基础,发展月季、安祖、非洲菊等鲜切花或反季切花生产。
五、对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
滇东南地区观赏植物、绿化苗木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种源、土地、劳力、区位等综合优势,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片区各级党委、政府把花卉产业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发优势生物资源、培植新兴优势产业来抓,充分认识发展花卉对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花卉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紧紧围绕“云南省最大的观赏、绿化苗木基地”这一基本目标,统一思想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领导,重点发展。
页次:2/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