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英格索兰
肉类是百姓生活的必需食品,它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百姓生活改善程度的一个重要依据。以1994年为转折点,中国主要肉类产品的增长率出现稳步增长的势头,国民的消费开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并一直保持至今。在过去的三年中,中国肉类生产每年以平均超过5%的速度在增长。得益于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近年来中国肉类总产量和总消费量始终在世界各国中处于首位。2009年中国肉类(猪、牛、羊、禽及杂畜肉)总产量达到7642万吨,比上年增长5%,人均占有量达到57.3公斤。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该《规划》提出了8大工程,这几大工程将是未来国家重点投资领域。 据悉,这8大工程中,直接关联到冷冻冷藏设备行业的就占5个,包括:如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工程和果蔬冷链物流工程。
在7月28日央视《经济信息联播》针对菜价上涨问题进行的调查中,则把冷链系统的落后,归结为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不容忽视的原因”。据介绍,中国每年在食品运输过程中因为冷链环节的缺失或间断导致的食品腐蚀损失,可达400亿元人民币,而消费者最终将被迫为损失埋单。
另一方面,老百姓在消费肉类、海鲜、果蔬、禽蛋和奶制品等生鲜食品时,日益重视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而冷链存在的价值,正在于让这些食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时,依然保有“新鲜出炉”的营养和安全。
冷链是保证肉类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肉类冷链设施不足、冷链技术落后、配套措施不健全,使得肉类产品腐败损耗较大,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本报告从肉类冷链概念入手,介绍肉类冷链状况、我国肉类冷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报告简介】
为了对中国冷鲜肉市场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对中国肉类消费市场及冷链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就温度对肉品的影响进行了详尽阐述。在2001~2009年中,中国发生肉类重大安全事件9起,仅2008年第三季度我国食物中毒死亡人数就达到了68人,相应的,我国08年的肉类冷链覆盖率仅为10%,而欧美、德等国均在90%以上,这也说明了中国的肉类冷链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完善。通过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及温度波动下对肉类安全、营养、品质的影响,发现持续稳定的低温环境对于肉品的品质是至关重要的。温度与微生物的生长密切相关,当温度在-26~-10℃区间时,微生物几乎不生长,在-10~3℃这一温度区间,微生物缓慢生长,主要是食品腐败菌,当温度达到3℃以上时,除了腐败菌外,一部分病原菌开始大量生长。且温度越高,微生物的生长速率越快。微生物的生长还会导致蛋白质降解、脂肪的酸败,造成肉品营养价值的损失,而冷鲜肉始终处于在0~4℃的低温环境中,经过了合理的排酸、贮藏、运输,是真正意义上的放心肉,也因此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推广。针对容易出现温度波动的运输环节,英格索兰就不同的运输距离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全方位的确保了肉品冷链的安全、高效、舒适。
报告性质
|
现状研究报告
|
报告表述方式
|
文字分析、图片说明、数据比较、统计图表
|
报告价格
|
纸介稿:6000 RMB 折扣价:5280 RMB
电子稿:5500RMB 折扣价:4840RMB
|
交付方式
|
银行付款;EMS或快递、邮箱送达;
|
联系方式
|
朱思晔:(8621) 2208 1959
|
电子邮箱:
|
Juliet_zhu@ap.irco.com
|
发布时间
|
2010年夏季
|
发布机构
|
英格索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冷链研究院
|
地址
|
上海市遵义路100号虹桥上海城B栋9楼(2000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