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40亿元的农产品直接进超市
省服务业委员会市场建设
处处长张金良从事市场流通服务工作有30多年的时间了,他对我省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情况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他说:“农产品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经营模式与市场大流通间存在着矛盾,这是我们一直想解决的问题。 ”
张金良说:“关于农产品的市场流通问题,在国家层面是由商务部和农业部一起行动,由此可见农产品生产和流通间的密切关系。现在国家可以顺利推进‘农超对接’,这与农业部门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产业化成果有直接关系。 ”
商务部、农业部于2008年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要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供应链模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与自主品牌,保障城乡居民食品安全,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扩大农村消费,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据介绍,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快速发展,辽宁的农业已由相对滞后成长为撑起经济半壁江山的支柱产业。如今的辽宁既是工业大省,又是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为发达的农业大省,大米、肉类、蔬菜、禽蛋、水果、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均实现自给有余。
随着县域经济和农业生产的蓬勃发展,我省“米袋子”更加充足,“菜篮子”更加丰富,但“小生产”和“大市场”间的突出矛盾依然存在,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流通效率低、农产品卖难、农产品质量和价格时有波动等问题仍较为明显。
为了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条,省服务业委员会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农商对接”的模式,这当中就包括“农超对接”内容,突破了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上众多中间流通环节的阻碍,在农商之间成功搭建起交流平台。
去年,商务部、财政部把我省纳入全国9个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省之一,省服务业委员会把“农超对接”列入重要支持内容,专门组织了全省各级服务业主管部门及流通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负责人参加农产品进超市培训班,加强了大型超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间的业务联系。此外,还制定政策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培育自有品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农产品销售规模。
2010年通过农超对接,我省实现直供超市的农产品总量为46.85万吨,金额为40.63亿元,受益农户达到6万多户,带动农户年均增收8520元。
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让消费者放心吃果菜
如今,食品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社会大众对蔬菜中农药、化肥残留问题十分关心。如果可以在蔬菜大棚里亲手摘下一个西红柿,然后直接放入口中,而不再担心安全问题,那么你的感觉会是怎样?肯定是非常畅快的。
说起“农超对接”中的得意之笔,盘锦商家兴隆四百生活广场的负责人说起了组织顾客参观生产基地的事。今年以来他们先后带领两批顾客参观了位于盘锦市大洼县新兴镇的鑫叶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最近一次是在 “五一”节期间,由顾客自愿报名,参加者有150人。
记者从一幅幅照片中,看到顾客领着孩子认真研究蔬菜生长过程的情景,更看到他们放心吃果菜的快乐以及大包采购的热烈场面。
四百财务副经理张英参加了这次活动,她说:“我们商家要经过认真细致的考察,才最终确定生产基地,我们也想让消费者亲身体验一下放心吃果菜的愉快。 ”当然,由此带来铁杆消费群也是他们的目的。 记者/郭 平
页次:2/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