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差距与发展空间
1、低价值的初级农产品占主要比重。在面临这么大一个发展空间,2010年整个发展达到了100万辆的规模,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规模。另外,整体汽车已经超越了1800万,超过号称全世界第一经济体的北美。北美的需求量现在降到1300-1400万,以前北美汽车总需求量最高的时候是1750万。可以想象一下,在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土地上,有这么大汽车的流通量。但是在运输的环节里面的落后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物流成本,从行业发展的数据来看,目前我们的物流成本只占到我们物流成本占到GDP比重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达到了2倍的差距,这里主要指北美、日本和欧洲。在区域经济和整体工程技术方面落后于先进发达国家。
2、流通环节多,5%-10%,层层加价。
目前我们仍然在逐渐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我们低价格地促进农产品,吃饱的问题仍然是我们要考虑的,吃好的问题只能在局部的点上能够体现出来。由于我们国家整个社会化的经济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我们的流通环节是大家共识的一个局面。前两天看到中央电视台播报浙江的蚊帐运送到北京的整个变化。当然在我们的蔬菜运输和药品运输里面,这个问题同样存在,要不然我们在终端就不会看到很高的价格。
3、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我们目前整个社会成本高与我们技术的落后有关系,尤其是我们流通中的损失,这里面我罗列了一个行业所发表的一些数据。可以看到,我们的初级农产品,或者说加工农产业很大一部分价格,没有产生在终端的零售之中,而最后是腐烂的损失被丢掉了。
4、转移社会高成本。我们目前对汽车产品和物流行业的产业发展还没有形成大社会化的统一体系。所以,油价、路桥费、罚款、运输/服务税率不统一,这些都是导致企业在整个车辆的选择、区域的选择、人工式模式选择里面,都会面临很多不想做,但又必须做的一些做法。最后的结果:第一,导致运输的品质难以保证;第二,运输的安全有了影响;第三,运输的成本得不到完整的控制。
5、经营意识与行业竞争环境。从冷链整体来看,我们会发现在以前的市场调研和产品开发里面就会发现,我们认为冷链有两种:第一,车辆普通车辆的配送量非常大。就是冷链流通率非常低,普通运输车辆的使用率非常大。第二,我们所谓冷链产品往往是对传统的冷库加些冰块来保持。另外一个就是两头冷冻,这也是常见的一个现象。可能大家都看过类似冰激淋的企业,他们的产品要求非常高端,整个环节都希望在期望要求的温度范围内。
大家可能对盐水冰棍印象很深,像这种初级的产品,两头冻是可以的,就是生产厂家出来,温度升高,出去的时候把它栋一下,然后到了终端零售商那里,放到冰柜里面冻一下也可以的。它整个的口味怎么样是不会发生很大变化的,但是在现在这种城市化需要的产品食品结构里面,高端冰激淋如果只是出厂的时候冻一冻,中间不管,到了终端再去把它冻一下,它就不叫冰激淋。严格来说,它已经不算是冰激淋。
所以,我们认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基本为三个方向:
第一,集约化发展方向。(1)生产集约化(2)服务集约化(3)占有率集约化。
我们认为这是行业这种发展方式必然会对我们车辆技术的需求产生一个很大的影响。最直接一个体现,就是说我们的底盘,或者说我们的技术需求是为某些具体的行业和企业在服务的,改变目前我们向全社会提供统一产品的局面,它会深深影响开发、生产和采购。
第二,信息化发展方向。(1)运城GPS(2)温控/封闭站台(3)信息中心。很多企业都会成为一个全球性、全国性或区域性的企业,主要的手段是依赖信息技术,那么车辆技术必然要支持信息技术。这两个方面必须要支持,我们目前也在一直开发这方面的一些产品。
第三、现代化发展方向。(1)大流通(2)现代化的金融管理(3)领先的行业标准。所谓大流通,就是对全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这一块我们现在也面临一个很大的挑战。
页次:2/3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Go: |